首页 资讯

风吹稻花香 三湘好“丰”光

发布时间:2023-08-14 15:19:35来源:新华社

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  8月14日,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发表题为《风吹稻花香 三湘好“丰”光》的报道。

稻花飘香的季节里,一群年轻人再次奔向农村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3年,新华社湖南分社发起“90后记者调研行”活动,每季度派出一批青年记者赴农村蹲点探访。

时间进入第三季度,14名“90后”“95后”记者又出发了。这一次,他们深入洞庭湖平原,探寻丰产的奥秘;走进罗霄山深处,捕捉发展的脉动;奔赴湘赣边区,挖掘振兴的密码……他们依然怀着好奇,更加怀着信心。

读懂中国,首先就要读懂农村。三湘“丰”景中,有记者的足音,有青春的思考,也有成长的答案。

立秋前后,三湘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风吹稻浪,颗粒归仓。在农业大省湖南,一幅画卷徐徐铺展:洞庭湖平原稻谷丰收,罗霄山脉腹地人流熙攘,湘赣边农家黄桃满树……扛牢粮食安全重任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夏秋之际,湖南着力守护好“米袋子”,丰富好“果盘子”,探寻农旅、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,努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这是8月7日在益阳市南县麻河口镇拍摄的稻田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陈振海 摄

洞庭丰收谷满仓

走进广袤的洞庭湖平原,只见候鸟嬉戏,白鹭群飞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,这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
“我今年种植了700多亩早稻,亩均900斤,每百斤售价达到了140元,产量和价格均较往年有所提升。”益阳市南县南洲镇班嘴村的种粮大户昌建文说。位于洞庭湖平原腹地的南县,土壤肥沃,产出的“稻虾米”远近知名,广受市场欢迎。

在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上云桥村,当地6名种粮大户联合成立一家农业公司,共流转土地1.7万亩,今年种植早稻4000多亩。公司负责人谭国良说,早稻平均亩产900斤,高产的能达到1100斤,加上化肥农资价格等有所回落,收益较为可观。

记者走访多个产粮大县,种粮大户、收储中心、基层干部等普遍反映,今年早稻丰产不愁卖,收储按计划确保颗粒归仓。

湖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,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。农情调度显示,目前湖南省1816万亩早稻于立秋前后完成收割,初步统计平均亩产416公斤,单产较上年增长2.2%。

入门登记、抽样检验、过磅称重……连日来,在岳阳县荣家湾粮库有限公司,几辆满载早稻的大货车通过一系列程序后,进入指定卸粮仓库,再通过传送带将早稻传送入仓。

记者走进其中一个粮仓,看到新收购的早稻高高堆起,已达到了仓库标准储备高度。公司相关负责人瞿勇军说,按标准装满仓有3200吨,今年上级部门下达的省级收储任务是1.24万吨,截至8月13日已完成1.1万吨。

8月7日,在安仁县国家粮食储备库粮仓,工作人员正在平整粮面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陈思汗 摄

在产粮大县郴州市安仁县,两处国家粮食储备库正紧张忙碌收储早稻。“现在每天收储300吨左右,预计8月底能完成1万吨目标。”湖南安仁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小华告诉记者,早稻收储主要来自当地烘干中心和种粮大户,今年正赶上粮库轮换,价格每百斤比去年高出5到6元。

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数据显示,今年全省共有各类早稻收购库点214个,其中地方临储收购点137个。截至8月10日,全省共收购新产早稻53.8万吨(不含中储粮),比去年同期增加18.5万吨,收购均价138.3元/50公斤,比去年同期增加1元。

为了能让农户舒心卖粮,今年湖南在粮食收购中创新推行手机APP、小程序等预约收购,让数据多跑路、让群众少跑腿。家住安仁县承坪乡的种粮大户凡勇红,今年流转了700多亩土地种植双季稻。8月8日一大早,他在网络平台叫了一辆货车,就从自家烘干中心将稻谷直送收储库。

早稻丰产增收背后,其实并非“风调雨顺”——去年夏秋季节,湖南遭遇了历史罕见高温干旱天气,叠加今年严重春旱、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、“倒春寒”以及“五月低温”等多个不利因素。许多农人感叹:“丰产增收,离不开在资金、技术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,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办法。”

去年冬季以来,湖南多个受旱地区加大保水、蓄水、找水等工作力度。“去年我们提前预判,在全县范围内发动群众打了近200口井,保障了早稻正常生长,今年计划再打109口,通过打井、人工增雨等方式,确保当前农田不受旱。”南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臧得志说。

此外,推广种植优质稻成了部分地区丰产增收关键。安仁县种粮大户阳功祥今年种植双季稻500多亩,品种全部是当地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的“生平一号”优质稻。“除了种子价格较低,还能与米业公司签订订单农业,以较高价格收储,核算下来一亩效益能够高出200多元。”阳功祥说,今年“生平一号”稻谷价格每百斤150元,高于常规稻谷。

当前已进入中晚稻种植关键时期,今年湖南夏秋季节降雨量明显偏少,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或影响中晚稻生长,各级政府部门正积极迎战旱情,通过保水、蓄水、节水、找水等工作,确保全年粮食丰收。

好风好水好文章

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.97%,年平均气温16℃,夏季平均气温仅23℃……罗霄山下,湖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——桂东县,正迎来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。

记者来到了桂东县寨前镇槐村村至臻民宿。前来避暑的游客聚在前厅,煮茶品茶,歌唱欢舞,闲聊逗趣,在清凉静谧的山村小院怡然自得。一名来自广东的游客说自己是被朋友推荐而来,桂东清秀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朴素亲善的风土人情让他流连忘返,特地将原本三五天的住宿计划延长到了一个月。“感觉像在家一样,回去后要向亲朋好友推荐这里,明年还打算到这边来避暑。”

至臻民宿的负责人说,今年是她开民宿的第6年,由最开始的10间房,逐步增至22间。7月以来,民宿一直处于“爆满”的状态,预计暑假两个月营业额可达20万元。

桂东县寨前镇槐村村村支书陈建东说,目前村里有民宿26家,产业年总产值达200多万元,“发展乡村旅游对村民务工、农产品销售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”

从“山区小县”到“生态大县”,再到“旅游热县”,桂东深挖“清凉”资源,发力全域生态旅游,不断推进“旅游+康养”“旅游+农业”“旅游+文化”等产业提质增效。在沤江镇青竹村,记者一路走在游客服务中心、自然科普馆、星空露营基地、中药材科普基地、观鸟平台等多个景点,不少游客正沿着这一精品线路打卡拍照。

“人气旺”带动“产业活”,应“避暑游”而兴的民宿产业已经成为桂东县发展的新名片。据统计,全县现有民宿近800家,总床位(含酒店、宾馆)近2万张,2023年上半年,全县共接待游客151.09万人次,同比增长56.04%,旅游总收入16.8亿元,同比增长58.57%。

炎炎酷暑之中,湖南部分山区小城通过探寻文旅、农旅融合等方式,做好山水文章,小城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。

立秋后第一天,清晨5时许,晨光熹微,在资兴市东江湖景区雾漫小东江景点,碧绿的江面上,薄雾升腾。“撒网咯!”喊着号子的渔夫奋力撒下渔网,让这幅静谧“山水画”有了动感。游客漫步在沿江步道,不时驻足拍照打卡,享受夏日清凉。

8月9日,在资兴市东江湖风景区,渔夫在进行撒网表演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谢奔 摄

东江湖有着天然的冷水资源,从湖底流出的冷水年径流量达15亿立方米,水温常年保持在8-13℃。近年来,资兴市依托东江湖独特的冷水资源,做活“清凉经济”文章,夏日“避暑游”“清凉游”热度持续增高,接待游客人次持续增加。

与此同时,当地充分挖掘工旅融合、体旅融合潜力,打造“黄草特色文旅小镇”“清江柑橘小镇”“白廊特色滨湖小镇”等特色旅游小镇,推出“夏日冬泳”、啤酒文化节等活动,“清凉经济”为这座老工矿城市注入绿色活力。

8月9日,游客在资兴市东江湖风景区游玩拍照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陈思汗 摄

资兴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,“凉资源”能变成“热产业”,“老景区”能焕发“新业态”,只要转变了发展理念、找准了发展路子,山间的风、湖里的水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效益。

理性来看,“清凉经济”季节性强、淡旺季差别大,如何突破产业局限,让“凉资源”持续“发热”,是当前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。为了让“清凉经济”延长生命周期,桂东县开拓了研学、提质高端民宿、深挖红色文化内涵,丰富旅游产品,加强“个性化”旅游体验。资兴市利用东江湖优质水源,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,以东江湖鱼、果、茶、菜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体系打响“东江湖”农产品品牌,让“东江湖”成为土特产品的生态标签。

此外,资兴市利用东江湖冷水资源建设全自然冷却数据中心——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,能耗降低近35%,吸引多家企业入驻,2022年实现IDC(互联网数据中心)租赁收入1.2亿元,带宽收入2.5亿元,低碳节能的“算力底座”在绿水青山画卷中澎湃奔腾。

网红黄桃富山乡

每年七八月份,来自广东的水果商人苏永海都会到株洲市炎陵县待上一段时间,这是炎陵黄桃成熟上市的黄金时节。

奔波在各个黄桃收购点之间,苏永海乐此不疲。“炎陵黄桃进入丰产期,我们现在每天从果农手上收购大约10万斤。”苏永海估算,等到8月中下旬,将实现收购200万斤炎陵黄桃的目标,这比他去年的收购总量翻了将近一番。

“我们今年又开拓了新的市场,目前主要将炎陵黄桃销往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武汉等地的商超。”苏永海说,为了保证收购量,今年他在炎陵新增了7处收购点,目前共设有15个收购点。
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产业是关键。这个夏天,黄桃成了当季“网红”水果。在罗霄山脉腹地的炎陵县,一个个黄灿灿的桃子,实现了从“扶贫果”到“致富果”“振兴果”的蜕变。颜色金黄、果形周正、香气浓郁、脆嫩可口……得益于光照充足、土壤肥沃、昼夜温差大的优越自然环境,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炎陵黄桃,深受市场青睐。

炎陵黄桃能取得今日的成绩,是苏永海曾不敢想的——10年前,他受朋友之邀,来到炎陵考察黄桃产业。“那时候到村里果园去看,走的是泥泞的土路,看到的都是破败的土房。”苏永海回忆,由于交通闭塞,深山里的黄桃只能靠村民肩扛背驮运到有路的地方,再由摩托车转运出村。“当时没有高速,要想把黄桃卖到外面去,困难重重。”

作为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炎陵通过大力发展黄桃产业,摘掉了“贫困帽”,累计1.4万名贫困人口依靠种植黄桃成功脱贫。苏永海感慨,原本贫穷落后的村庄早已焕然一新,不少老百姓也搬进小洋房、开上了小汽车。而随着武深、莆炎等高速公路的开通,深山里的黄果果也能更便捷地抵达远方。

在海拔1000余米的下村乡坳头村,色泽金黄的高山黄桃缀满枝头。对嫁来此地的川妹子黎福兰而言,早年贫困的阴霾已被浓郁的桃香冲散。

“我老公家以前只有土坯房和1亩多地,家里穷得叮当响。”黎福兰说,每年春节回来探亲,都是一边进村,一边在沿途还清家人在各处购买柴米油盐的赊账。

故事的转折,起笔于16年前——黎福兰偶然吃到产自隔壁乡镇的炎陵黄桃,个大味甜的果子让她萌生种植黄桃的想法。经过一番考察学习,黎福兰成为坳头村首位黄桃种植户,并成功在几年后种出高品质的炎陵黄桃。

此后,在黎福兰的带领下,坳头村村民们也纷纷开始种植黄桃。黎福兰说:“现在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,大家共同种植、销售黄桃,都靠黄桃过上了好日子。”

8月8日,工人在炎陵县湖南娜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黄桃罐头。新华每日电讯社记者 薛宇舸 摄

随着鲜果销售的走热,近年来,深加工产业也在炎陵大地不断发展。在湖南娜妹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,一颗颗黄桃在生产线上被切开、去核、去皮……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,制作成黄桃罐头、黄桃饮料、黄桃月饼等产品。公司董事长刘丽娜说,通过深加工,炎陵黄桃的附加值不断提升,既能帮助果农增收,又能延长产业链让企业获益。

如今,炎陵县黄桃种植面积达9.6万亩,共有3.42万人种植,6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炎陵黄桃产业链,2022年综合产值达30亿元,今年全县黄桃总产量预计达8.5万吨。

随着“炎陵黄桃”品牌的打响,不少周边县市也纷纷模仿种植起黄桃。对炎陵农户、合作社、经销商们来说,如何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,成为大家思考和探索的问题。

“发展产业,一定要走因地制宜的路线。”炎陵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,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炎陵黄桃与文化、旅游等产业的结合,延链补链,让炎陵黄桃产业产生更多附加值。

华丽蜕变的远不仅是炎陵黄桃。靖州的杨梅、石门的柑橘、安化的黑茶、麻阳的冰糖橙……近年来,湖南各地农业产业品牌日渐响亮,实现了从扶贫产业发展成富民产业、振兴产业的成长。

产业来势向好,山区奏响了振兴的节拍。广袤的湖湘大地,正涌动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与能量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推荐阅读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