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点快播: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(洛阳)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
6月17日,2023中国(洛阳)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洛阳成功举办。本次大会由洛阳市人民政府指导,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涧西区人民政府、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主办,氢沄(河南)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、洛阳市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协会承办。
(相关资料图)
大会以“氢城之链,生态共建”为主题,聚焦氢能产业热点,重点围绕氢能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、技术、产品、市场等内容,邀请行业专家、企业代表等进行深度交流与讨论。
助力氢能产业提质升级
绿氢是以氢能利用为核心、实现多领域深度脱碳的主要载体。大会上,业内专家围绕绿氢的发展以及未来应用进行深度解读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指出,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,应从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车、加氢站建设和氢源的成本,着手尽快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。通过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的国产化、批量生产,同时提高电堆的比功率,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车成本;通过研发并使用抗毒氢氧化电催化剂降低氢源成本;通过实现高压储氢瓶、加氢机等国产化和批量生产,建油、氢、电合建站,降低加氢站的建设费用。
目前,中国氢能承压设备领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。对此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创始院长郑津洋建议,加强顶层设计规划,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。构建氢能承压设备领导组织机制,突出能源属性、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,将氢气压力管道纳入国家特种设备目录,明确加氢站的监管部门,将性能/安全检测装备纳入国家首台套重大装备评选范围等措施。此外,还要夯实科技创新基础,完善规范标准体系。
加拿大工程院院士、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王海江认为,目前绿氢的发展非常迅速,给氢能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,今后的发展很有可能是以绿氢为核心,来推动燃料电池以及氢能整个产业的发展。除了电解水制氢外,热化学制氢也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,尤其是利用第四代核能的热量制氢是非常好的技术路线。
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王峰指出,绿氢可以同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消纳问题,发展前途很大。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电解槽制造的工业化,电解效率的提高,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低成本化及燃料电池技术开发的协同性。
氢能应用模式创新分论坛还面向氢能的多应用领域进行了专题研讨。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氢能系统责任教授杨福源发表“绿氢发展路径及主要挑战”的报告;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、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王树茂围绕“氢能产业链之高效氢储运技术”发表演讲;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务委员、核能综合利用中心主任王建强发表题为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电解池”的报告;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锐明围绕“先进燃料电池检测技术”发表演讲;宇通集团燃料电池首席工程师、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张龙海发表“燃料电池商用车研发与产业化”的报告;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燃料电池事业部副主任叶东浩对“燃料电池技术船舶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”发表演讲。
“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
为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,洛阳统筹优化产业发展环境,栽好“梧桐树”。大会上,《洛阳市氢能及制造业产业政策》重磅发布。按照《洛阳市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行动方案(2022—2025年)》,洛阳市财政将按照中央财政奖励标准1:1安排配套资金,重点支持车辆购置、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化、氢气供应、车辆运营等。
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目光。在大会上,还举办了众多签约仪式,从金融、技术产品等全方位推动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先进技术与产品领域,河南氢能产业的代表企业氢沄新能源公司还重磅发布了自主研发的120kW与15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。
氢沄研究院副院长方芳介绍,全新上市的12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通过开发高耐久膜电极和长寿命控制策略,实现商用车30万公里(性能衰减10%作为寿命终止标准),设计寿命30000小时,降低发动机故障率80%。通过精细化设计与能量管理相结合,实现系统最高效率≥58%,系统以高度集成轻量化设计,体积功率密度达到800w/L。而即将在10月份上市的15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空气路采用有挑战性的膨胀机方案,代替传统的离心式空压机,为系统带来20%—40%的能量节省;氢气路采用了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双引射技术,具有集成度高、体积小、便于维护(纯机械件)、低温冷启动不冻结、无需单独控制、噪音小、响应速度快(一般<30ms)的优势;集成歧管的结构设计,更是让系统具有集成度高、连接可靠、布局紧凑的特点。
据介绍,近年来,洛阳围绕燃料电池系统、电堆、储运氢装备等核心零部件紧抓产业招商、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,洛阳还引进培育了一批氢能重点企业,在氢能供给、燃料电池、核心部件、储运装备、整车生产等重点领域的优势更加彰显,带动氢能“制-储-输-用”全产业链发展。
下一步,洛阳市要继续落实坚持“创新引领、产业提升、安全为先、示范带动”路径,依托骨干龙头企业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大核心技术装备科技攻关,引育并举提升产业竞争优势,抓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、加氢站建设、应用场景探索等工作,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供应链、要素链深度耦合,进一步为全省能源转型及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。